是什么,为什么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经济一词用于统称一定范围(国家、区域等)内,组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活动和关系的系统,通常以货币为媒介,以商品或服务为结果。根据定义就可以理解到,只要生活在现代社会,经济就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上学、工作、衣食住行、精神满足,都与我们所处国家/区域内的经济的体量、质量、发展方式息息相关。

为什么发展经济很重要?以现代国家的角度来看,对外的综合国力,对内的民生,都依赖于经济的强大。

从国家角度来看,对外,若生产力,生产效率低下,则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经济体量萎靡,在国际社会中无法提供任何其他国家所需的各方面筹码,视如无关紧要的弃儿。从国内社会的角度来看,历史的进程屡次表明,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一大基础,若经济出现问题,则民生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文化倒退,国内政权被颠覆于内部革命或外族侵略。

以个人角度,经济体量的发展带来更多人参与进入有利可图的、结果非零和的社会协作中,通过良性竞争,带来了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愈发安全稳定,生活质量的理想上限提高,进一步促进个人奋斗的意愿,从而进入社会发展风气的良性循环。

运行

以基本的供需模型为视角来分析。运行的第一阶段,以满足存量的未满足供需为主,特征为各行各业创业者百舸争流,总体入行门槛相对低,生产效率要求相对低。等到了绝大多数存量需求已被满足后,则进入了运行的第二阶段,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特征为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内对数量的满足已经足够,转而对质量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行业进入门槛增高,生产效率要求愈发高,促使行业中的实体不断精益求精。

经济体中的各行各业为满足其市场的需求不断以此运行轨迹,进入,竞争,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那么如果各行各业的需求,存量需求都已满足,效率提升经过充分发展增速陷入瓶颈时,会如何?此时整体经济发展便会失去了增长空间,陷入停滞。这时,社会中便可能会在整体奋斗欲,治安,年龄结构等方面出现问题。

但是科技在这个循环中起到了不断拓展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作用。依赖科技的进步,不断使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变为可能,从而拓宽了需求的边界,从而产生更多的行业。新技术同时亦有可能为现有的生产方式提供更高效,稳定,安全的生产方式方法与工具,从而突破已有生产力的瓶颈。

理想情况下,若在已有行业的横向与纵向边界都被探索完全之前,引入新科技所带来的横向纵向边界的拓展,则经济运行发展的车轮趋势上便能不停歇的滚滚向前。反之则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使经济陷入衰退,待社会再次稳定后,进入重新一轮的发展,重新补充衰退的存量,同时在存量探索完全之前,期待边界的拓展,避免进入又一次社会动荡循环。

工具

货币是媒介,金融是其润滑剂。

作为交换媒介,经济体中的货币理想中应等同于经济中现存的价值总量,一个人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理想中应等同于其在经济体中创造的价值总量。国内经济体量在壮大时,央行应根据每年预测的发展幅度,发出对应的货币以满足价值交换的需求。若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预测失准,多发了,则导致通货膨胀,少发了则导致通货紧缩。当然,在如此复杂的一个系统中,要做到完全精准匹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之有理论认为,温和的通胀有利于拉动需求侧,从而促进供给,故主流做法是将通胀控制在 2% 左右。

金融的主要体现方式为借贷。为有能力而没资本的人提供资本,并以商议的利息作为补偿,因而产生了润滑剂的作用。理想情况,它使资金不足,能力有余的人,通过杠杆的力量,承担一定的风险,来完成意图的经济活动。

指标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为主流的用于衡量国内经济体量的指标,通过国际间的横向对比,基本可知国家间的竞争力水平。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主要通过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的价格变幅来指示出当前的通货膨胀率的一个指标。若长期偏高(如 >5%),则有通货膨胀风险。今年来,除了政治因素以外,为了对抗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以及相应产生的金融危机,政府也通常愿意采用量化宽松(即打开印钞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这也是导致 CPI 指数偏高的一大原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意图降低 CPI ,让民生相关的产品物价稳定,从而维持社会基本面稳定,则需要将钱导流至对应的蓄水池中,目前,美国的水池是股市,中国的水池是楼市。

另有一个重要理论与经济的稳定性比较相关,就是蒙代尔三角: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在政治实体中,只能同时保证二者。目前中国通过央行购汇,选择了汇率的稳定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放弃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个人浅解主要考虑还是,若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则丧失了对经济波动周期的调控能力,是不可接受的,若放弃了汇率的稳定,则有可能被境外大额资本大进大出,导致汇率市场不稳定,也不利于出口导向的贸易国策。

方法论

主流上有两种方法论,资本主义、民本主义,各有优劣。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对比不同。

资本主义方法论下,企业法人唱主角,一切的经济活动,以企业法人为主,同时保护产权,激励回馈上,关注企业为股东带来的收益。政府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则相对“小”。优点也很明显,通过纯粹的竞争,能够最大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益求精,从而把经济蛋糕做大。缺点也比较明显,在自由竞争中,总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导致社会发展两极分化。

民本主义,虽也以自由竞争为土壤,收益回报为激励,但都不会凌驾于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把控之上。由于调控的存在,对于人们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会有所削弱,但是优点在于能够制衡人性的利己,进一步促进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在上下限中,能尽量做到更平衡。

最后

作为普通人,最好的策略,还是选择能到达的,且自己价值观最认可的方法论环境中,结合个人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进程所需的能力,科技进步带来的边际拓展,经济各周期所释放机会,做出最好的选择。